Hello world!

Welcome to WordPress.com. This is your first post. Edit or delete it and start blogging!

发表在 未分类 | 一条评论

这些人终于要散了


发表在 四年的休止符 | 9条评论

桂林掠影

昨天刚刚从桂林出差回来。这趟桂林之行,去也匆匆,归也匆匆。在桂林待的时间,不超过48个小时。把对桂林的印象称为“掠影”,一点也不为过。
6号晚上7点,我,金老师,还有老罗,坐上了从桂林的两江机场赶往市区的出租车。傍晚的桂林,昏暗的夜色宛如一道巨大的幕布。透过天边那一点点微弱的光芒,桂林那些鬼斧神工的小山如皮影戏般映入人的眼帘。车在高速公路上飞驰,一组组“皮影”不断地向后掠过。终于,夜色慢慢暗了下去,路旁的灯光却逐渐多了起来,进入桂林的市区了。
刚到桂林就遇到了黑店,到宾馆check in后,我们被出租车司机带到了一家叫做“鱼米乡”的餐厅,事后证明这顿被狠宰了,而拉我们的出租车司机因此得到的回扣居然只有区区一本挂历……
吃完饭,大家正好沿着桃花江转了转桂林所谓的“两江四湖”。所谓两江,就是在桂林交汇的漓江和桃花江。所谓四湖,其实也是两江的一部分,只不过被桂林奇特的地势分割,形成湖的模样。桂林是个十足的旅游城市,景观灯比比皆是,各式各样的宾馆挤满了城里的大街小巷;几乎所有的出租车司机都会“礼貌性”地问你一句“到桂林来旅游吗?”,之后就开始兜售租车业务;虽然地方小物价低,但是所有跟旅游相关的地方,要起价来绝对不含糊。总而言之,对桂林的城市印象并不大好。
之后的两天都在做着出差应该做的事情,一切都进行的很顺利,终于在离开桂林的8号空出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和金老师、老罗一起逛了逛七星岩公园,其间很碰巧地还看到了歼10从头上飞过,我很激动地招呼金老师和老罗看,结果激动过了头,“老金”脱口而出,等我意识到的时候已经晚了,这叫一个汗啊!!!七星岩上有个很大的溶洞,其中有个景观我认为很妙,是一副钟乳石构成的“水墨画”,很有味道。除了这以外,如果还要给这个洞找个特色的话,大概也就只有大了,所以相对于将近70的票价来说,有点小划不来。在七星岩内转了转,差不多就要准备赶回上海的飞机了。
也许是在桂林驻留的时间太短,或者是因为这次桂林之行的主要目的是出差,桂林留给我的印象难免有些偏离了它应有的模样。不过我还是对漓江和阳朔有着美好的期待的,所以干脆就把这些期待留到下次去桂林专心旅游的时候吧~
发表在 文化沙漠的涂鸦 | 一条评论

10个最吃香的网站开发技术 (zz)

尽管美国经济出现危机,但是网站开发领域还是很繁荣的,因为不论是现在或者将来,网络必定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NETTUTS上列出10个最吃香的网站开发技术。作为网站开发工程师,如果你精通这些技术,即便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仍然很容易找到一份好工作。

1. Framework knowledge (架构知识)
架构是大型网站开发的重要部分。开发者已经从Rails, Django等公司提供的网站架构工具中收益,因为架构工具可以帮助完成那些需要一定编程知识的重复性的任务。如果你拥有领先的架构技术(像Rails, Django, CakePHP, Symfony等),你的择业面将非常广阔。

2. Widget Development (窗体小部件开发)
窗体小部件(Widgets)是一个嵌入网页的迷你应用程序,通常也可以下载到Windows或者Mac桌面下运行。它让数据变得便与携带而且更具交互性。比较出名的像Yahoo WidgetsAOL Music Widgets。窗体小部件开发除了需要掌握网络应用程序开发所需的语言知识,还需要精通Javascript和Flash知识。

3. Custom CMS themes (内容管理系统主题定制)
如今越来越多人开始使用CMS(内容管理系统,例如Wordpress和Drupal)来构建他们的网站。可以想象不可能大家都用CMS提供的默认主题,为了让自己的CMS网站在外观设计上独树一帜,就需要一些专门给CMS开发主题的技术人员。

4. CMS Customizations and plugin development (内容管理系统的定制以及插件开发)
同样随着CMS的流行,对CMS的功能定制以及插件开发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5. PSD to XHTML services (PSD转换XHTML的服务)
在建站中,许多公司是先用Photoshop设计好网站的外观原图,然后再转换成XHTML。这需要很强的CSS/HTML知识。

6. Javascript Plugin creation(Javascript的插件开发)
Javascript的Framework非常流行,因为它使Javascript的代码开发变得简单。就比如说现在流行的Javascript Framework – jQuery,如果你在它的基础上开发优秀的插件,那么你的插件也会跟着流行起来。

7. Facebook/MySpace applications (Facebook/MySpace 应用程序开发)
Facebook/MySpace两大社交网站在美国红遍半边天。给他们开发应用程序,不用说一定是相当热门的。

8. iPhone applications (iPhone 应用程序开发)
同样给iPhone开发应用程序,也一直都可以被大量下载,因此也是很赚钱的活。

9. E-commerce integration (电子商务一体化)
如今电子商务网站(像Ebay,Amazon)与在线银行服务系统(像Paypal和Google Checkout的)之间的配合越来越紧密,因此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开发也是相当有前途的。

10. Flash and Actionscript Knowledge (Flash和Actionscript知识)
越来越多的公司采用Flash来制作自己的网站、展现自己的产品,因为精美的动画总是容易吸引人们的眼球。因此Flash动画技术也必然迅速发展。

发表在 他山之玉 | 7条评论

这五年——我的联读班回忆录(一)

题记:本来说今天是毕业一周年的日子,本来说大家要聚会,可是种种原因,未能举行。大概是我们这个班级留在学校和出国的人实在是太多了,能见面的几乎天天见面,不能见面的想见一面也颇不容易。不过想想一年前本来说要写些东西来纪念一下这段过去的时光,可是最终也没成文,所以借这个机会,怀念一下过去那段难忘的日子。洋洋洒洒写了很多,才发现刚刚把提前入学的六周写完。看来是要连载了……
 
五年前的今天,我跟普渊两个连十八岁都没过的小破孩来到交大,正式开始了我们在交大的生活。
一年前的今天,我们在校长张杰“请把帽穗从左边拨到右边”的冷幽默下,结束了在交大的本科生涯。
现如今,我还留守在交大,普渊已经工作了,我们的同学和朋友们或跟我们一样,或各奔天涯。回首这五年,无数人来人往。历历在目的往昔,就像一张张落叶在眼前闪过,激起回忆池塘上的阵阵涟漪。
     2003年的一场非典,将往年放在5月份的保送生提前入学推迟到了7月4号。7月5号的入学典礼上,看着D500里黑压压的一百来号人,我心里很是忐忑,不知道自己这个小白在这个牛群中会是怎样一番遭遇。开学典礼是怎样一副光景已经模糊了,只记得看过一段介绍交大的视频,里面说交大所有的二期建设将在我们大二的那年全部完工,然而,我都快研二了,那栋二期建设中的标志性建筑物——新图书馆,还没建好。
     那时住在北30号楼,三人一间的宿舍,公用的卫生间。保送生们按照所在省份分配宿舍,我所在的四楼住着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个省份的同学。记得刚搬进宿舍的那个中午,宿舍门就被敲开了,探出一个搭拉着“自然卷”的圆乎乎的头,操着一口湖南口音的普通话问“你们有人下午踢球么?”紧跟着就是那伴随了我四年的充满喜剧元素的哈哈笑声,直到大一开学我才知道这位哥们儿叫刘简达,大家都尊称“达哥”。此君后来的大学生活可谓丰富多彩。各种各样的原因,他几乎可以算的上我本科寝室的半个室友了。
     我当时的寝室406正好是河南和湖北的“交界”,住着来自河南的张嘉琛,和来自湖北的程帆和我。嘉琛同学是个非常“面”的人,说话慢条斯理,做事细致认真,还很懂得养生之道。印象最深刻的,是嘉琛同学那条红色小nk,屁股后面居然印了个大大的福字,每每看到嘉琛穿着它在我面前晃来晃去的时候,我总是忍俊不禁。和嘉琛相比,另外一位室友程帆就叫神龙见首不见尾了。程帆是个古怪精灵的家伙,总是行踪不定。因为是数学竞赛出身,所以从来不为数学课发愁,没事儿就拿着本小册子在那儿琢磨着黑客入侵什么的。程帆也是个富于臆想的人,嘴边总是挂着那句“如果人族造八个原子弹丢到别人基地里去,那该是怎样一个壮观的景象啊!”由于程帆诡异的行踪,所以那个时候很自然地经常跟嘉琛在一起厮混。那大概是大学生活中最轻松而快乐的一段时光了,没事儿就去打打球、散散步,聊聊天、听听音乐,完全不知道自习室和图书馆是干什么用的。
     那个时候我们对面住的是一伙儿山东人,一个个都人高马大的,却都把一个身材不高,体态略微有些发福的哥们儿叫“老大”。后来才知道,因为他总是喜欢在那段娱乐生活比较贫乏的日子里号召大家去打CS。而且这位老兄只要一提CS就眼红脖子粗,恨不得马上找台机器向你介绍这个游戏的精妙之处,并且越来越兴奋地挥动起那根颇具个人风格的食指。这人,就是石磊。这群山东的兄弟作风都很开放,经常半夜里一丝不挂地到处乱跑。以至于有一天夜里,我起床去洗手间时,看到许多一米八几的裸体在我面前大大咧咧地晃来晃去,当时狠狠地掐了自己一下,以确定我不是在做梦。当然,还有比这更过头的,一天下午出去溜达,路过404的门口,看到一哥们儿就赤身裸体地坐在凳子上看书,当时不禁感慨“这当老大的,还真得在各方面都起表率作用啊!”
     这帮山东兄弟中,当然还是有对石磊不大认可的,比如冯博。每次我跟他提起石磊时,这哥们儿总是很“不屑”地对我说“石磊?他不是山东人!”冯博是个很可爱的人,那时不知道是个什么通知,老师安排他向大家传达,当轮到我被传达时,我宛若看到了影视作品中那种典型的居委会和蔼可亲的老大爷的形象。冯博在那段时间被李蔺那帮熟男嘲得很厉害,产生了极大的性格转变,从一个天真纯朴的小孩,变成了一个愤世嫉俗的青年,经常对我这样的堕落青年进行思想教育。虽然很多话都是很有道理的,只是我一直都很享受和他较真的感觉,以至于错过了许多好好交流的机会。
     在四楼的另一端住着很多湖北的老乡,其中一个就是我的高中同学——普渊,普渊右边的寝室里有个哥们一直玩失踪,他们说这个人叫赵爽,是神,后来这个人代表交大拿了ACM的世界总冠军。那个屋里还有温文尔雅的周科和有着一把从来不切水果的水果刀的章晨曦。尚翌说,那把刀的真实用途其实是章晨曦一边想问题一边刮皮肤上的油脂玩的……尚翌是普渊寝室的同学,那个时候他们的寝室408是我们每天吹牛调侃的茶馆,侃客中还有一个是尚翌的高中同学孙涵。普渊屋还有一个叫刘景烨,这位和程帆一起来自武钢中的哥们儿一直标榜自己高中时期的三件伟大事迹:编出过一个DOS,编出过一个金庸群侠传,还有一个记不起来了,不过光前面两个已经够我傻眼的了。刘景烨后来和程帆、尚翌、孙涵他们一起进了ACM班,而景烨的入选历程颇为传奇。当时所有人都认为景烨的成绩是不够的,可是一次神奇的面试改变一切。ACM班的主管老师俞勇见到景烨时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平常是不是打游戏啊?”景烨:“嗯”俞勇:“那平常翘课么?”景烨“嗯,但是不因为打游戏翘课。”俞勇:“你很诚实嘛,以后进ACM了要学会控制自己啊!”然后景烨就入选ACM班了。那时候觉得,其实坦诚还是蛮好的。
     剩下的寝室里还有几个湖北的老乡后来都进了联读班,其中一个后来成了我本科时期的室友,这人叫梅今天。因为名字特别而与李英子成为最早享誉大联读班的同学。其实,这可是真正的大牛,当年因为湖北省各个高中之间的利益平衡而无缘冬令营。虽然这哥们儿后来干出过无数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但是依然是联读班中几个让我佩服不已的人。那时和梅今天一个寝室的有个人叫做王骐,也就是后来大家常叫的delpi。delpi也是几个让我刚进交大就惊掉下巴的人,此君刚进校就开始向上届的学长打听如何在交大泡妞,当然更让我傻掉的还是他那位易学长的一段惊世言论。虽然delpi的笑容是我见过的人中少有的ws,但delpi却是我所认识的人中少有的真性情,delpi最常说的话就是“我这人要是不好好读书,就是个流氓”,可我跟王威在经过很多讨论后都觉得,delpi是生错了年代,倘若delpi生在一个乱世,所能取得的成就肯定是我们这些人所望尘莫及的。那时的四楼还有很多很低调的同志,像一个暑假就看完了无数本编程教程的张帆、从来未曾在正常时间出现过的冯子乔、还有刘洋、乔木、张亮等等,后来正式入校后的联读班里的很多人都来自当时的四楼。
     那时大家来自祖国各地,伟大祖国的幅员辽阔到各地英语教育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当时的大联读班英语授课采用了分班制度。当时英语水平不怎么样的我被莫名其妙地分到了所谓的提高班的1班,班里几乎就是上海人+女生。而那时几乎所有认识的朋友都在3、4、5班,我坐在一堆陌生的大牛中间,格外地诚惶诚恐。那个时候,认识了闻智捷,当时这个大活宝很热情地跟我打招呼,继而马上开始向我兜售他的母校——向明中学的辉煌历史了。不过那个时候闻智捷的开朗确实让我在分班仪式上放松了很多。可是这点轻松并没有持续多久,而且迅速被后来在1班的遭遇摧毁得一塌糊涂。那个时候有个1班有个女生叫林宸,每当老师放完一段standard VOA后,马上要人复述时,总喜欢点A1——林宸那时在语音教室里的座号。然后连珠炮一般流利的复述就通过A1的话筒传递到了教室里的每一个耳机里,而那个时候的我还跟刚听完天书一样呢……这种震撼是如此的强烈,以至于后来我跟王威、王珏这三个1班里“大牛们的陪读”每每回忆起这段时光时,总喜欢将林宸以“A1”代之,颇有些类似哈利波特中大家对汤姆里德尔都避其名讳而称之“伏地魔”的样子。
     当时我们的英语老师叫姜健,是位颇有气质的老师,长发末端一片大波浪从左至右滚降,打扮得很精致。姜老师总似乎对新概念英语第一册情有独钟,总是不厌其烦地用不同语调向我们重复其中一段妈妈给小孩买冰激淋的片段“Are you all right now?”那些声音至今仍时不时在耳边响起。姜老师对Meg Ryan和Tom Hanks格外偏好,那时上课放的三部电影有两部都是这对搭档主演,《You’ve Got Mail》里的Kathleen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当时给我们授课的英语老师还有很多,被尚翌称为fighter teacher的3班老师沈为,4班小巧琳珑的何琼,还有当时很引发一些同学迷思的5班美女老师张菁。相比起他们,另外两位老师则更让人难忘——程国英老师和周刚老师。有的时候真的很难说,是他们塑造了联读班,还是联读班改变了他们。程老师当时带我们的程序设计,我到现在也一直没搞明白为什么这门拿《How to programe C》作课本的课要叫计算引论……程老师是位看上去很和善,其实很严厉的老太太。上课的时候总喜欢“忆往昔峥嵘岁月”,所以经常跑题,以至于最后一堂课下课前十分钟的时候,课本还剩1/3没讲,然而程老师居然神奇地在下课的时候把整本书讲完了,让我第一次体会到了大学老师的上课速度。不过,相比起程老师的上课,周刚老师的课那真是大学课堂中的一朵“奇葩”。周老师从人到课,浑身上下都散发着幽默的气息。周老师身材不高,发福得有些厉害,总喜欢穿着一件粉色的短袖衬衣,一条中腿裤,背着一个硕大的挎包,拎着一桶1加仑的纯净水,满头大汗地走进教室。先咕嘟咕嘟灌几口水,然后眨乎眨乎充满智慧的小眼睛,双手在胸前一合,身体略微前倾,冲大家呵呵一笑说“同学们,我们上课了啊!”周老师的数学课大概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像数学课的数学课了。经常一堂课什么正经的东西都不讲,全是些“孙悟空”、“猪八戒”、“白骨精”、“闻一多”之类的东西。再有就是“捣浆糊”和“搞大”,每每提起“搞大”,就可以看到delpi露出了ws的笑容。当时的高等代数课真是妙趣横生,周老师经常一个人在讲台上不停的讲笑话,记得有一次在课上睡着的刘景烨被尚翌推醒,景烨很慌地问说“什么什么?周刚又开始讲笑话了么?”后来我们知道原来周老师有个同学叫俞敏洪,也就觉得不足为奇了……有的时候周老师的笑话讲得太深奥了,大家都听不懂,只听到周老师自己那独具个人特色的呵呵笑声在教室上空回荡,大家相视一下,爆发出更加热烈的笑声。在笑声这点上,达哥深得周老师的精髓。周老师上课很卖力,经常看到他写板书时身后的粉红色的衬衣都被汗水染成了深红色。可是我们不争气,整堂课只顾着去听笑话了,几乎都忘了这些幽默背后的深意。刚开始的时候还抱怨周老师讲课烂,后来一旁的数学大牛们发话了“你听不懂那是你水平不够……”当时很感慨,原来这就是大学啊!
     老师的课堂很精彩,加上很多同学很用功,占座的风潮应运而生。这大概就是我们联读班光荣的占座传统的开始吧!那个时候记得有个胖胖的女生,占座格外勇猛,每次总能于数十须眉之中占据第一排的座位,后来知道这女生叫朱钰,后来也进了联读班。联读班在男女比例上一直很体现交大特色,一百八十多号人,只有20个女生。记得后来本科夜谈的时候还跟王威一起数过到底是哪20个女生,有一个现在已经怎么也想不起来了。那时对三个女生印象很深,一个叫柳馨源,因为那时男生中传说这个女生经常穿一件吊带睡衣站在阳台上乘凉,所以到了晚上就有一帮ws男跑到某个屋子里关上灯向对面的女生楼偷窥,场面蔚为壮观。一个叫邹韫智,因为据说曾有过一段严辞力拒学长搭讪的佳话。还有一个叫侯一漫,因为我当时看到她的第一眼就觉得,这女生的脸怎么这么大啊!那个时候,女生永远是一帮无聊男生永恒的话题,而且也不断传出哪个哥们儿对某位女生产生了如何如何的迷思。不过后来大联读班要分班了,当时很多女生都分到了生科院的基地班,很多人的迷思也都灰飞烟灭了。
     说到当时大联读班的分班,确实很让人迷茫了一段时间。当时的选择很多,有联读班、电院试点班、ACM班、生科基地班、还有机械学院的密歇根班。那个时候的我们,对于这些班级,这些学院到底是怎么一个样子很难说有多清楚,很多时候的选择都受到了往届学长、老师家长们的影响,当然也包括了随大流的想法。不过事后大家在一起回顾这段时光的时候,都没有为当年的选择后悔。的确,人在选择道路和环境的同时,也在被自己的选择所改变。在考完了全是些几角旮旯的程序设计考试和极其搞笑的高等代数考试后,大家结束了那个上海60年来最热的六周生活,踏上了回家的路。谁也不知道未来的四年迎接我们的将是怎样的一段生活,但是自信和梦想却充满了曾经属于那个大联读班的所有人的心中……
(未完待续……)

发表在 四年的休止符 | 19条评论

偶感

昨天看到一组照片,标题叫“总有一款是20年前的你”,都是些小孩子的照片,藉此唤醒人们一些关于儿时的回忆。有两张让我感触颇深,大概是真有点看到自己当年的影子了吧!
A504349018363HEI.jpgA515758912737HEI.jpg
小时候,最喜欢做的两件事就是看书和画画了。然而,当年素描的那点基本功自从上了大学之后就还给了张老师。看书这个习惯倒是好不容易保持下来,却也只是睡前床头十分钟了。反倒是各种各样的论文,技术文档越看越多。细细想来,一同消失的又何止这些,书法、纂刻,回忆起往昔的这些“朋友”,一点一点感受到了“长大”这两个字的沉重。小的时候总觉得当个大人很好,似乎可以随心所欲。现在大了,却有些围城般的感慨了,呵呵!
发表在 文化沙漠的涂鸦 | 3条评论

手机充电后不拔插销每年将额外耗电20亿度

注:节选一则今天看到的新闻,希望更多人的看到,并且从能够改进一些生活中的细节。如果你看完这些之后还没有对能耗和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产生一点概念的话,建议你去看看《不可告人的秘密》。最后反思一下自己之前很多不好的习惯……

我国手机用户如果在充电后不能及时拔掉插销,每年额外耗电将超过20亿度。专家指出“这是巨大的能源浪费,举手之劳可以节约大量宝贵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节能减排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每生产一度电将放出0.272千克碳粉、0.997千克二氧化碳、0.03千克二氧化硫等污染物,节约一度电,就是节约
0.4千克标准煤,节约4升水。现在很多家庭关闭电视和空调使用遥控器,而不是拔掉插头或关闭电源。电器处于待机状态时用电一般为开机功率的10%,普通
家庭拥有的电视、空调、电脑、饮水机等电器的待机能耗加在一起,相当于长期开一只30至50瓦的长明灯。


最后,再总结下新闻中提到的几点:

1.手机冲完电后,记得从插座上拔下充电器。

2.各种家用电器用完后,记得拔掉插头或者关闭电源。

3.电脑还是用完就关机的好,即便用的是能耗较少的笔记本……

发表在 他山之玉 | 一条评论

生日快乐!x86标准30岁了

注:今天是x86系列诞生30周年,computorworld上专门刊登了一篇文章,来纪念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这里转载的是cnBeta上的中文译文。

30年前的6月8号,Intel发布了其第一款16位的微处理器–8086,还有一句著名的广告语“开启了一个时代”。有点夸大其词?那是,不过也的确说的比较准。当8086的光环退去之后,其支撑架构–后来我们所熟知的x86也成为了最成功的业界技术标准。

“X86”是Intel和其他几家公司处理器所支持的一组机器指令集,它大致确定了芯片的使用规范。从8086到80186、80286、80386、80486,再到后来的奔腾系列以及现在的多核技术,都是使用一脉相承的x86指令集,既不断扩展又向后兼容。

在8086之后的30年间,x86家族横跨了桌面、服务器、便携式电脑,超级计算机等等。无数对手败倒在了其脚下,甚至是一些看似已成定局的领域。例如近年来被x86所吞掉的苹果电脑,原来一直使用的是PowerPC。

那么Intel的架构是怎么统治了电脑世界这么多年?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最初

在1971
年,Intel为一家日本计算器厂制造了Intel历史上的第一块处理器——4位的4004。很快,在1975年,Intel又推出了8位的处理器
8008和8080。8080处理器为Altair8800 PC所采用。顺便说一句,Altair8800
PC是一台邮件订单处理计算机。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建立微软公司的时候,就曾把Basic卖给Altair8800 PC。

3年以后,16位的8086初次登场。在80年代初,IBM公司选择了8086的衍生产品8088作为IBM PC的处理器。IBM的这一行为给X86带来了巨大发展,并且帮助它成为了行业标准——一直到今天。

Intel
执行副总裁Patrick
Gelsinger说:“PC行业发展的革命性转折点是1985年32位处理器80386的推出,它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当时,X86需要从早期的16
位寻址空间进行升级。”人们问我们:“32位是什么?”我们说:“它是给微型计算机和中型计算机用的。”那时人们总会嘲笑们说这太浪费了,这些是没必要的
事情。

当时IBM抛弃了386,因为当时没有32位的软件发挥出它的性能。IBM自己也开发了16位的操作系统叫做OS/2。

当时担任386设计小组成员的Patrick Gelsinger说:“IBM当时拥有自己的整个架构。它们有它们自己的应用程序,操作系统和硬件设计。当IBM开发下一代产品时,他们将是唯一能够给提供全套解决方案的,只是并不能保证下一代过渡的兼容性。”

“当386到来时候,所以的一切变了,”Gelsinger说,:“我们从一个垂直的行业到一个水平的行业,而且我们真的打开了新世界之门。”

386
之后,1989年486诞生了。由于当时数字不能作为商标,Intel从1993年开始改变了产品命名方法。第五代处理器被命名为Pentium而不是
586。数字命名产品转变为Pentium命名(比如Pentium Pro, Pentium II and Pentium
D)。从那时开始,Intel在X86体系中,增加了低端的赛扬系列和高端的双核系列产品。

所有的基于X86架构的芯片,开始于8086,一直延续到今天。当然他们的命名发生了变化,运算速度也有了惊人的提升。

成功的秘方

为什么X86能一直成功,击退甚至完全打败其他的处理器架构?从一开始来说,X86的诞生就是在一个很恰当的时间点。1978年的时候,计算从巨大、昂贵的中型计算机转变为小型、便宜的微型计算机已经有几年了。台式电脑成为变革的前沿。


重要的是,X86证明了戈登·摩尔在1965年提出的一个定律。戈登.摩尔在后来成为Intel的主席和CEO。摩尔说,在成本不变的前提下,微处理每过
2年其运算速度会翻一番。他的预言,后来被成为摩尔定律,被证实是正确的。X86的发展道路越走越宽。X86处理器也从数据处理中心走向办公室和千家万
户。

并且8086以及它的后续产品一直与电脑行业两个大名鼎鼎的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在1972年,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就尝试用
性能很弱的8008开发Basic编程语言,虽然后来失败了。但是他们最终在性能强劲一些的8080处理器上开发出了Basic语言,并在1975年把
Basic语言应用到Altair8800 PC。

这成为Intel和微软亲密关系的开始。微软从那开始,创造了一个巨大的软件帝国,并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在X86架构成功的过程中,可能没有比RISC 处理器的影响更巨大的了。

RISC的风险

在20
世纪80年代晚期和90年代早期,X86的一个巨大威胁产生了——RISC(精简指令集计算机)。采用RISC架构的处理器有Sun
Sparc、IBM/苹果/摩托罗拉的PowerPC,以及MIPS处理器。RISC架构的核心思想是:处理器的指令集如果十分简单,一个时钟周期运行一
个指令,那么处理器的速度会十分快。RISC的核心思想有别于以X86为代表的CISC(复杂指令集计算机),CISC的核心思想是采用复杂的多时钟周期
指令。

计算机专家们和Intel的竞争对手们曾经预言CISC会最终消亡。“那确实是一个十分艰难的时期”,Gelsinger承认。确实,Intel很快开始开发自己的RISC工作站处理器i860。但是860或者其他RISC处理器最终都没能改变X86的地位。


据领导了80486开发的Gelsinger的说法,原因是这样的:在486发布以前(1989年4月10日),已经有价值数百万美元的软件打算在486
平台上运行。虽然和RISC相比,x86(CISC)架构是有一点慢,但是当你花时间开发出适合RISC的软件的时候,我们已经开始出更快的x86处理
器。我们有巨大的经济优势,因为我们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并且我们有庞大的开发团队。RISC电脑不可能赶上我们。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比80486和Pentium处理器性能更强的RISC处理器电脑由于缺少软件,最终消亡了,包括Intel自己的i860处理器和其他的RISC处理器。打算推出RISC架构是一个错误,Intel后来承认。

RISC
发明人之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计算机教授David
Patterson说:“但是RISC激发了许多创新”。例如,电子设备集团的VAX架构能够也是随着RISC发展起来的,虽然最后也消亡了。但是
Intel能够吸收RISC的各种优秀想法,依靠他们雄厚的软件基础,改进旧有的架构。同时,Intel的成功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它的先进的制造技术。

浮点错误的灾难

像RISC
一样让人痛彻心脾的危机,发生于1994年夏天的夏天,当时Intel的测试工程师发现了在新Pentium处理器的浮点电路中存在微小的错误。错误发生
的几率很低,所以对于这些错误的影响,Intel仅仅对芯片修正后就重新进行生产,并且没有召回有瑕疵的芯片。

但是几个月后,弗吉尼
亚州林奇堡学院的一位数学教授,就发现了这个缺陷。他无法找到Intel的任何人听他申诉,因为Intel当时并不承认。所以他把他的发现公布在互联网
上。没过多久,Intel就陷入了舆论风暴之中,并导致了巨大的公共关系危机,最终花费了4亿7500万美元召回这批芯片。

 “这是一次痛苦的经历,但是我们最终学会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 前Intel资深副总裁Albert Yu在他的著作《创造数字未来》中回忆说。

兼容并包


外一个x86历史上的标志性的事件发生在1995年。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教授、Intel问题研究专家Todd
Mowry这样说。当时Intel推出了革命性的Pentium
Pro微处理器,能够预先考虑一串指令,并猜测那些需要不按照规则处理的指令。Pentium
Pro还拥有一个全新的高速缓存,这一切保证了处理器能够获得大部分时间,并且在一些应用程序中表现出色。

“事情完全出乎意料”,Mowry说,:“他们使用了RISC的优点,但并没有改变指令集。他们把X86指令翻译成更像RISC指令的微操作。所以你拥有的是x86电脑中的RISC电脑。并且这样的做法弥补了X86原有的性能差距。

Mowry说Pentium Pro源于一个自上而下的设计处理。“他们先打算设计出一款高性能的电脑,再计算出怎样使得X86满足设计要求”,他说。


找非x86架构的优点和缺点,这是x86取得进步的方法。Gelsinger说:“Pentium是一个巨大的架构进步,我们从微型机和中型机中寻找优秀
的想法,并且把这些想法在实践中做得更好,因为我们有一个巨大画布让这些美丽的想法尽情挥洒——这个画布的名字叫做硅。”

“中型机是
把要处理的不同部分在机柜中的一个很广阔的空间内传递。与中型机不同,微处理器设计者们则把所有的信息单元放在在单独的、微小的、紧密集成的芯片上,这样
设计会更加有弹性,设计的产品更出色。”他说。确实,这些年来,当由多种配件组成的电脑系统发展并不很快时,硅芯片取得了与摩尔定律所预测完全一致的惊人
发展速度。

竞争愈演愈烈

Intel并没能够有避免竞争,哪怕是在自家的x86架构领域。例如,1987年创建于硅谷的台湾威盛公司采用了x86的技术,销售主板芯片组。威盛目前生产很广的一系列产品,并且打算生产自己的x86架构低能耗移动处理器。

AMD
公司,世界第二大芯片制造商,自从2000年以来,它已经成为了Intel的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AMD已经成为一个
x86芯片的模仿者,并且几乎对Intel产生重大影响。(Mercury咨询:AMD仍然有占有15%的x86兼容台式机和移动电脑市场份额)。

但是AMD出人意料的在2000年推出了64位的基于x86扩展指令集的处理器,并取得了良好的技术声誉和市场效果。作为一个扩展集,它意味着新的x86架构的64位处理器能够运行旧的32位软件。


那时,Intel的64位产品是安腾,由于Intel和HP开发,主要用于超标量执行。该处理器在一个大铁箱中,并且它不与x86架构的32位软件兼容。
Intel面对AMD的威胁,在2004年,推出了自己的64位x86指令扩展集,EM64T。事实表明,AMD已经在最重要的64位产品市场打败了
Intel。

“这是一个用x86指令集的灵活性对抗Intel的例子”,Patterson说,“所以尽管Intel统治着这个市场,其他公司也能够改变x86的发展方向。”

挑战极限

今天,Intel的x86在计算的极限领域微不足道。在4月28日,Intel宣布它将与Cray电脑公司一起,发展基于x86架构的超级计算机芯片。(Cray已经使用了AMD的基于x86的64位皓龙处理器。)

在4
月2日,上海举行的Intel全球发展论坛上,Intel宣布基于x86架构的Atom处理器,这是Intel目前的最小的处理器。它的能耗小于2.5
瓦,而一款典型的桌面处理器的能耗为35瓦。就在这周,Intel将为小型台式机和台式机发布两款新的Atom处理器。

所以,x86
能够再生存并繁荣30年么?在竞争的格局中,将有许多力量从根本上改变微处理器的设计,甚至就会发生就在近期发生。但是几乎没有人预测令人尊敬的x86架
构会消亡。卡内基梅隆大学的Mowry说道:“我们恐怕很难看到其他的指令集取代x86,因为有太多的有价值的软件运行在x86架构上。”

发表在 他山之玉 | 留下评论

偶遇奥运火炬

否极泰来,总是有点道理的。
昨天晚上,从来没在掰手腕之类的比赛中赢过的我,居然把寝室里的水龙头给掰断了……一条水龙从墙上横冲出来,场面蔚为壮观,ww和lc寝室也深受其害。被迫关了总闸,套间集体断水……
最近的运气真是背到极点,诸事不顺,自己也在好奇什么时候能够时来运转。然而说曹操,曹操到。今天下午坐电梯到三楼的时候,门开了,门口站着一个小姑娘,上下楼方向相反,就在准备关门的时候,突然意识到她手上拿着个奥运火炬!随口开玩笑地问了句“你这火炬是真的么?”小姑娘的回答着实让我乐了半天,她说是真的,她们院长的(大概是生科院长邓子新,火炬交大传递的最后一棒)。我说“借我玩会儿吧?”小姑娘居然很爽快地同意了,不玩白不玩。火炬拿在手上,感觉就是不一样,手感很舒服,特别轻,上面的镂空和雕花都很精细,还散发着一股沁人的香味。真让人爱不释手啊,一旁的小姑娘看着都乐了,说“你要不照个像吧?”可惜相机没带在身边,手机像素又太低,无奈作罢……终于知道“手机+相机”的重要性了!
不过,不管怎样,能够有机会亲手接触一下奥运火炬,还是挺开心的一件事情,更何况还是这么的碰巧。最后,再次友情提醒,以后手机一定要当作相机来买,不然很多历史的伟大瞬间就这么错过了!
发表在 文化沙漠的涂鸦 | 7条评论

郁闷了……

发现最近确实比较缺少文学的滋养了,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词来描述我当下的心情……
今天看了Juniper的一个报告,讲关于下一代网络的发展方向,看完后有点郁闷……
Juniper虽然在台面下是Cisco的小弟,但至少在台面上还是Cisco的主要竞争对手(真正台面下的竞争对手是华为……)。所以这个报告的角度还是很高很前瞻的,所以更让人有点闷。虽然说不上感到前途一片黑暗,但总归要好好想想以后应该怎么做网络了……
发表在 关于EE的胡思乱想 | 留下评论